“十八般武艺”应对陶瓷业成本上升

  根据经济学的相关理论,在当前的贸易总量和世界出口占有率下,中国的陶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本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,然而我国陶瓷行业目前的形势现实导致价格加成力不足,出口中存在的“量少价跌”现象更使贸易条件有恶化的趋势,严重影响到我国陶瓷出口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。

  我们先来看一则数据:

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8月环比价格涨幅扩大行业有石油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,出厂价格环比上涨1.7%,扩大0.8个百分点。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由降转升,环比上涨0.6%。同比来看,8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同比涨幅也在39.6%,石油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,同比上涨22.7%,化学纤维制造业同比涨幅为6.9%,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上升9.5%。

  而最为引起各工业制造业注意的是,目前产品价格的上升主要集中在煤炭、石油开采、钢铁等行业,而与之相对应的下游终端商品,比如电力、纺织服装、汽车等价格涨幅均微乎其微甚至是负增长。而我们陶瓷业首当其冲就是“煤改气”、“增关税”等政策以来,燃料价格的问题让陶瓷业水深火热。虽有国家控制,但价格还是在上涨势头;双边贸易战的直接后果也是给陶瓷企业以灾难性打击,可谓是一波未平又起一波。

  上游产品涨价势猛,终端消费品价格难以涨价,甚至跌价。行业的背离现象严重下,企业应对上游产品大幅涨价则需要寻找新的出路。

  改造自我

  陶瓷企业应提升自己的生产水平,武装好自己的生产技术,开源节流,确保不浪费任何一种原料,做到物尽其用;其次,在确保产品符合标准且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,进行价格较低的原材料代替转换;再次,整合产业链,将建材、产品一体化,由此来减少交易成本;最后,通过工艺调整,尽量减少人工操作含量,让更多的工序通过自动化机器来操作。

  化解成本

  陶瓷企业要想方设法来化解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;虽然在环保政策以来,很多企业也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来降低成本,如外迁转移到新地方,降低土地和人工成本等,但我们知道这行远远不够,不能糊里糊涂就死在价格上。

  当前陶瓷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,市场渐趋饱和,需求动能在减弱,而越到下端消化成本的压力越大,因为行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。我们从最上游的原料供应开始直至到瓷砖成品,每一个环节的增量,涨幅要放慢一些,价格涨幅尽量都要被消减消化掉,实现最终环节涨价几乎为0或者微弱性增长。如果当前上游价格同比涨幅在30%以上,一半左右要自己消化,如果完全转嫁到下游,客户则难以承受。

  消除情绪

  陶瓷企业要努力消除消费者面对涨价热的抵触情绪,并同时要不断推出新品,以丰富产品线来吸引不同阶层的消费者;另外,在品牌文化建设、营销方面加大投入,制定一系列市场活动,加深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,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和信任度。

  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能够继续发展的动力,只有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权益,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。既然原材料价格高涨是不可改变的事实,那么陶瓷企业,十八般武艺尽情施展吧!

  (来源:佛山市禅城区陶瓷行业协会项目研究部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内容如有侵权, 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。)

  • 分享到 :

上一篇:树行业正气、立行业新风 陶瓷行业要对抄袭说不

下一篇:新鲜出炉|广东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公示,佛山陶企榜上有名

友情链接 Links

MORE +

行业前瞻 | 慈善公益 | 法律咨询 | 会员企业 | 联系我们 |

粤ICP备11050138号

×
消费维权服务站